談紙之間

製漿原料準備

樹木為製漿主要原料

紙漿主要成分為植物纖維素,可以用來製漿的植物很多,包括木、棉、麻、草,甚至稻桿皆可用來製漿。由於全球森林資源豐富,加上森林資源可循環再生,木質纖維為目前產量最大、最被廣泛應用的製漿原料。依照生長環境的不同,樹木大致可分成針葉樹與闊葉樹兩種:針葉樹主要生長在高緯度地區與高海拔山地,樹葉呈針狀,質輕而軟,纖維長度較長、強度較佳,提供紙張良好的紙力;闊葉樹主要生長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,樹葉呈片狀,質重而硬,纖維長度較短、強度較針葉樹纖維弱,但可提供紙張良好勻度。

樹木剝皮與切片

樹木中約有50%左右的纖維素,是構成細胞壁的主要成分,其他部份則是半纖維素、木質素、小分子量的樹脂及無機灰份等。為了將纖維素與其他成分分離,必須經過化學藥劑高溫蒸煮。為了提升生產效率,首先必須將纖維素含量極少的樹皮先去除,避免樹皮平白消耗化學藥劑;接著將木材切割成小片狀,增加木材與化學藥劑的接觸面積,使反應速率加快。

紙漿生產

蒸煮

木材中的纖維素與半纖維素之間由木質素作連結固定,為了將纖維素取出,必須以化學藥劑高溫蒸煮來分解木質素。一般常見的製漿製程有硫酸鹽法 (Kraft Process) 與亞硫酸鹽法(Sulfite Process) 兩種,全球紙漿產量的80%是透過硫酸鹽法製得,本公司亦採用此法。硫酸鹽法製程中採用氫氧化鈉(NaOH) 與硫化鈉(Na2S) 混合之鹼性藥液為蒸煮液,木片經蒸煮後,木質素的化學結構被破壞,溶解於蒸煮藥液中。由於木質素呈深褐色,故溶於蒸煮液形成的廢液稱為「黑液」。

洗漿

木片經過蒸煮,雖然木質素遭到破壞溶解在黑液當中,但此時纖維與黑液兩者依舊混合在一起,因此洗漿目的就是將纖維與黑液分離。利用清水將纖維沖洗篩選出來,此時漿料呈淡黃色。

篩選

粗漿通過有細孔或細縫的篩漿機,利用壓力差分離較大的雜質或纖維束。

漂白

經過蒸煮、洗漿後的漿料呈現淡黃色,是因為纖維當中仍有部分木質素未被蒸煮液溶出,使漿料仍呈現淡黃色;為了提升白度,需將漿料經過多段式漂白製程,各個階段使用反應力更強的化學藥劑,與漿料中殘餘木質素進行反應,逐步去除殘餘木質素。

抄紙原料準備
  • ① 散漿

    將乾漿板投入散漿槽中,利用水力作用將漿板纖維分散離解。

  • ② 磨漿

    磨漿的目的是藉由機械方式來改善漿料特性,包括物理強度、外觀性質以及其他性質。

  • ③ 調成

    為了使紙張帶有更好的特性,必須添加造紙化學品來達到目的,例如添加濕強劑可賦與紙張在潤濕狀態下保有一定的強度。

  • ④ 濃調

    按照抄紙機車速和紙張基重的要求,提供連續不斷的穩定供漿絕乾量。將紙漿稀釋到適合的濃度,以便抄紙過程中形成均勻的紙頁。

  • ⑤ 篩選

    主要目的是將漿料中的雜質去除,避免雜質殘留造成紙病。

紙張生產
  • ① 頭箱

    頭箱整體的設計是為了讓漿料噴出時流量相等,是紙張纖維交織好壞與填料分布平均與否最主要的關鍵。

  • ② 網部

    漿料從頭箱噴出後,均勻落在正下方經緯交錯的網子上,交織形成紙匹。網部下方設計有各種脫水元件,將水份從濕紙匹中帶出,並從網子的孔洞中流走,收集後繼續利用。

  • ③ 壓榨

    壓榨部主要由數個壓榨輥轆與毛毯構成,濕紙匹從上下兩壓榨輥轆之間通過,水份被擠出並由毛毯吸收。壓榨除了物理性乾燥之外,同時也可達到修飾紙張表面、增加濕紙匹強度等作用。

  • ④ 烘缸乾燥

    烘缸是以鑄鐵製成的空心圓柱筒,主要由數十個上下排列配置而成,烘缸內部通入飽和水蒸汽,水蒸汽凝結時會放出熱能,熱能藉由鑄鐵材質傳導至紙張,進而達到乾燥效果。

  • ⑤ 上膠

    為了修飾紙張表面平滑程度,並且有基本的抗水能力,在紙張兩面上塗上一層抗水層。

  • ⑥ 壓光

    壓光機由兩個至數個不等的壓光輥轆構成,紙張通過兩轆之間,受到壓力與熱的作用,可提升紙面光澤度與平滑度。

紙張加工
  • ① 塗佈機

    塗佈機主要由塗佈設備與乾燥設備構成,紙張塗佈的目的是對紙面做更進一步的修飾。例如生產銅版紙,為了使紙張具有高平滑度與高光澤度,我們在紙面上塗上特殊塗料。

  • ② 超級壓光機

    由9~18個不等之壓光輥轆所組成,其輥轆材質為硬轆與軟轆交錯排列,且硬轆中空可通入蒸汽加熱,可賦與紙張高平滑度與高光澤度。

  • ③ 裁切機

    裁切機是將捲筒紙裁切成平張紙的設備。裁切機上有圓刀與長刀兩種,圓刀功用是將紙捲寬幅剖成若干幅,長刀功用則是在垂直絲向的方向切斷紙張。